为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提升教师科研项目实战能力,2025年3月6日,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与自动化系开展了横向课题交流分享活动。活动由常秋实老师围绕横向课题全流程管理进行经验分享与案例剖析,系主任魏颖、副主任孙艳茹以及系内全体教师加。
聚焦实战:全流程解析与案例示范
常秋实结合 “煤石子智能收集及转运系统论证及概要方案” 等实际项目,从 “项目策划—立项申报—执行监控—结题验收” 四大阶段展开系统讲解。重点强调项目策划中技术论证、合同类型选择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比《技术开发合同》与《技术服务合同》的适用场景及经费分配差异,指导教师精准匹配项目需求。

在立项环节,常秋实老师以 OA 系统合同会签流程为切入点,详细演示了从合同起草、部门审批到科研账户申请的标准化操作,并结合 “煤石子收集系统” 项目备案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分工与经费预算编制要点。针对项目执行中的技术外包管理,他通过 “煤石子自动收集及卸料装置” 外包合同案例,解读了外协单位资质审核、经费外拨比例限制等管理规范。
成果导向:结题材料与经费决算实务
针对结题验收环节,常秋实老师以横向课题结题材料目录为模板,逐项解析了技术服务合同、项目工作报告、经费决算表等归档文件的编制要求,并展示了《结题证书》的获取流程。她特别强调,项目经费使用需严格遵循 “日常费用申请—报销—决算” 的闭环管理,通过 “煤石子智能收集系统” 经费分配实例,说明项目组奖励金提取的合规路径。

深度互动:问题导向的经验交流
分享结束后,教师们围绕 “横向课题经费使用灵活性”“校企知识产权归属”“跨部门协作效率” 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系主任魏颖总结,本次活动通过 “理论+案例” 的形式,为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横向课题操作范式,鼓励教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科研服务社会能力。通过系统化的流程解析与典型案例示范,为教师开展横向课题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助力学院科研工作向规范化、效益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