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华德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立足于国家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与黑龙江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由原机电与材料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整合而成。学院聚焦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领域,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现为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国家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单位、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基地,学院为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和黑龙江省高校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承担单位,并获中国焊接协会会员单位、中国焊接协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单位、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单位、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单位等多项行业重要资质。
学院构建了覆盖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的七大本科专业体系,包括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焊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在校生4270余人。专业建设形成“国家级引领、省级示范、校级特色”三级体系,其中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获评中国六星级应用型专业,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为黑龙江省首批设置专业,优势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4余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黑龙江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黑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中国机械工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3.71%,“双型师”教师比例41.9%。近2来,教学团队获得教学比赛16项,其中,教学团队荣获黑龙江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示范教学与创新教学法观摩竞赛决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主编副主编教材60余部,其中主编教材《工业控制网络》获得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教材、黑龙江省优秀教材二等奖。主编的《图学原理与工程制图》获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另聘有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巴顿焊接研究院、西门子集团等30余位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学科建设方面,以焊接技术与工程、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为主攻方向,组建了四个科研团队,涵盖焊接质量检验与分析、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等多个研究领域。学院拥有黑龙江省能源装备先进焊接技术创新中心、黑龙江省博士创新站、与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共建的院士工作站及哈尔滨先进焊接技术研究中心,并与东北石油大学共建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近年来,教师团队主持省部级、国家重点课题等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SCI、EI、中文核心等高水平论文300余篇,参与焊接领域标准制定4项,近2年主办、承办、协办各类高水平学术会议7场。
教学条件方面,学院获批黑龙江省智能制造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黑龙江省现代焊接产业学院,成立臧铁军工匠工作室,拥有现代焊接技术训练中心、现代制造与加工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践中心、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实践中心、工程训练中心5个大型实践教学中心,49间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超6000平方米,设备总值超过4000万元。与西门子、台达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33门校企合作课程,引入西门子认证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
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构建了“工程筑基、产教融合、竞赛赋能”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哈电集团、宁德时代、西门子集团、台达集团、吉利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等6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订单班、雏雁班等协同育人项目,建立“实习-就业”贯通式培养机制。学生近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一等奖、“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一等奖、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国家级最高奖项十余项,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300余项,授权专利28项,孵化创业企业5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5%以上,其中38%入职世界500强企业,300余名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国际合作方面,我院深度践行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培养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学院与斯洛伐克焊接研究所、俄罗斯焊接协会等国际机构建立了联系,并积极引入国际高端学术资源,成立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通过特邀国际院士来院举办前沿学术讲座与研讨会,为师生的科研创新提供平台。此外,学院已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工艺大学(斯坦金)、南乌拉尔国立大学、韩国朝鲜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稳定且深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际合作与交流层次丰富、成果丰硕。学院为学生量身定制“海外硕士直通”、“国际研学”、“国际班”等项目,助力学子走向世界舞台。
学院紧紧围绕校党委工作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学院党总支先后获评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党建标杆院系”、“黑龙江省成长型基层党建示范点”,“校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推报的党建工作案例入选“全省高校基层党建服务龙江振兴发展案例”,学院教师党支部获评“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师生多名党员获得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学院党建品牌“雷锋精神践行团”活力持续提升,活动新闻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获评省级爱心单位、哈尔滨马拉松优秀组织奖等荣誉。学院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工匠精神、雷锋精神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红色工程师”文化育人品牌,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
面向新时代,学院将继续依托黑龙江省制造业基础与产业政策优势,聚焦智能制造与先进焊接技术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努力建设成为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高地与产业创新服务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