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工程学院logo

锤炼师技赋能教学,深耕实训护航成长——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机器人培训助力人才培养
时间:2025-10-20

作为培养焊接技术人才的核心阵地,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始终以“对接行业需求、赋能学生成长”为导向。近日,为进一步打通“先进设备操作-专业教学转化-学生技能提升”的链路,专业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弧焊机器人与激光机器人专项培训,通过沉浸式实操、系统性研学,将工业级技术标准转化为教学能力,为学生搭建“理论扎实、实操过硬、创新突出”的培养平台。

在弧焊机器人培训环节,教师团队以“学为所用、教为所导”为目标,将每一项技术要点与学生教学场景深度绑定。针对KUKA机器人操作,教师们不仅细致钻研示教器面板的功能分区——从坐标轴控制、运动模式切换到程序存储调用,逐一梳理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讲解逻辑;

奥太ASMT焊机系统的学习则聚焦“教学实用性”与“学生技能适配性”。教师团队不仅系统掌握程序设置、控制面板操作及参数功能解析,更结合学生课程设计与技能竞赛需求,提炼出“焊机参数优化教学模块”:例如针对学生在“低碳钢焊接”课程设计中常遇到的“飞溅过多”“焊缝成形差”问题,教师通过培训明确了“调整电弧电压与焊接电流匹配度”“优化焊丝伸出长度参数”的解决方案。同时,焊机面板工艺参数的修改与设定技巧、工作站保养与维护要点的学习,也为学生“设备运维能力”培养提供了支撑。

激光机器人培训环节则瞄准“拓展学生技术视野、支撑学生创新实践”的目标,让教师的技能提升成为学生创新的“助推器”。教师团队系统学习激光机器人的安全操作准则——从激光防护眼镜的选型与佩戴,到激光能量等级对应的操作距离要求:在激光软件使用与设备操作流程学习中,教师们重点关注“软件操作与学生科创项目的结合”:例如激光焊接工艺参数实验环节,教师们记录了“不同材料(铝合金、不锈钢)、不同厚度工件对应的激光功率、扫描速度、离焦量参数范围”。

此次培训的价值,最终通过“教师技能-教学转化-学生成长”的链路充分显现。在教师能力层面,不仅让专业教师重温并熟练掌握了机器人焊接的核心知识与操作技能,更让教师们学会了“将工业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方法,解决了以往“设备操作与教学需求脱节”“先进技术难以落地课堂”的难题;在设备保障层面,厂家技术人员同步对弧焊机器人、激光机器人等教学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与调试,校准了设备精度,确保学生在实训中使用的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减少因设备误差导致的学习障碍。

更重要的是,此次培训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懂机器人焊接技术、会操作先进设备”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通过教师将培训所学的工业标准、操作规范融入教学,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与企业同步的设备与技术,毕业后无需“二次培训”即可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未来,我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建立“教师技术培训-教学内容更新-学生技能提升”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教师赴企业研学、参与行业技术交流,不断将先进技术、行业标准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制造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焊接技术人才而不懈努力,让专业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行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库”。